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

社群媒體

其實早就想整理FB朋友名單,將近1000的朋友,真正認識、有互動的人屈指可數,有許多甚至是未曾見面或是也不知道對方是誰。
大部分FB的朋友除了親朋好友,就是佛堂、小學國中高中大學、參加過的營隊比賽、工作(大多在離職後就不成朋友)、再來就是後來接觸的圈子:SM、攝影等。

我加朋友的原則,除了本來就認識這個人,不然就是與對方有通訊的需求,再來就是看共同朋友來以判斷是哪個圈子的,最後我會看這個人的貼文牆來了解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,再決定是否有加朋友。
當然剛創立FB時,大約也是Facebook正風行時,可能共同朋友只有1-2人我也加。當FB還能以mail搜尋到對方時,我曾以通訊錄加了許多同學和一起參加營隊的人,即使我可能沒與對方說過話也不熟。
後來為了融入台灣的SM圈,初期我加了許多圈內不認識也不曾見面的人。

對於平常沒有看新聞的我來說,FB大約就是我了解時事的地方,所以FB朋友愈多可以看到的東西也愈廣、愈多元,當然在FB的演算法下,也許其實我所看到的一直都很狹隘。

所以我並不介意加陌生人為朋友,若是對方有些自己的想法或是他轉貼的東西我覺得可以追蹤,那麼我也許會破格加為朋友。
對於我不認識的人,且貼文牆一片空白,或是只會轉貼些無聊的東西,沒有自己的想法,我覺得對我沒用的人,我就不會加朋友。

這樣的原則也同樣運用在其他的社群軟體。

以前若有已經加朋友的人,但不想讓對方知道我太多資訊,我還會將對方列為點頭之交,怕被對方發現我刪了他。
遇到理念與我不同的人,以前還會覺得要多了解不同觀點,但現在我愈來愈無法忍受,
會乾脆地取消追蹤,若不熟的人更直接解除朋友關係。
也造就現在厚厚的同溫層。
但無妨,我舒服就好。

我幾乎不會封鎖人,頂多刪除。
除非我不想回覆對方,而對方仍一直傳訊息,我覺得煩就會封鎖了。

我也希望能分享我的想法,我覺得好的事物和我認同的理念。
所以我有開放追蹤。

有段時間我的PO文常被檢舉,或當我極度地不想與人接觸,覺得這個世界太吵。
我曾關閉FB帳號,可能也沒有人發現,但一段時間後還是又開啟。
因為到目前為止,FB仍是最多朋友所用,且最能接觸到各種新聞知識的地方。
所以也就姑且留著。

雖然許多人嚷嚷著FB都是老人在用,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用IG。
但IG和FB是一掛的,我需要的是可以讓我暢談、無所顧忌、不需遮掩的地方。
所以我到了Twitter、Blogger,
即使乏人問津,即使所見所聞很狹隘。
但至少我不會被檢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